品鉴古代度夏“神器”

团结报

2023-07-31 11:26:19


(资料图片)

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,我国数千年来遗留下来的数不胜数的文物,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的智慧和汗水。

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尊“奥运缶”的灵感,来源是战国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冰鉴。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冰鉴,是战国时期曾国国君曾侯乙举行重要仪式或宴请重要宾客的酒器,看过青铜冰鉴的观众,都会禁不住赞叹其“厉害”和做工“精细”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冰箱”也不再专门冰酒。清代,天然冰块分发至各处宫殿后则可用这类“冰箱”保存,新制的冰果、冰碗等小吃可放入冰镇,箱盖上的孔洞可以通气保鲜,还可以排出冷气、降低室温,一举多得。

在上海博物馆,收藏有一件西周齐侯青铜匜,此铜器高厘米,长厘米,重6公斤,是目前发现的西周青铜匜中最大、最重的一件。一般来说,青铜匜与青铜盘配套使用,先用青铜匜盛上清水,由一位侍者手执青铜匜从上向下慢慢浇水,贵族仰掌洗净双手,另一位侍者用青铜盘在下面承接弃水,洗完双手之后洗手者接过侍者递上的手巾擦干双手,《周礼·春官》称之为“沃盥之礼”,所以现代汉语中还保留有“盥洗”一词。

对于清新空气的重视,古人也做过很多研究。据西晋张华在《博物志》中记载,汉武帝年间,汉武帝曾下令“焚烧香丸,以辟疫气,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,芳积九十余日,香犹不歇”,从而起到了清新空气、祛除虫害的作用。

清代的柏木冰箱则显示了古人消暑纳凉时的经典创造。在柏木冰箱上,有一对箱盖,盖上有四个铜钱纹开光,用于将箱盖提起。箱内设一层格屉。冰箱外部的两个侧面各安两个铜提环,以便提拉冰箱之用。冰箱下承柏木座,座面、束腰及鼓腿拱肩处均包镶铜片,足下连托泥。盛夏时节,天气炎热,在格屉下放置冰块,将食品置于屉板之上,而箱内四壁用铅皮包镶,可以隔绝外面的热气进入箱内,利于冰块保持低温,对箱内储藏的食品起到冷冻保鲜的作用。

扇子也是中国人最为喜爱的消暑纳凉工具,从古至今,夏日里,人们对于扇子的喜爱,溢于言表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竹柄纱地堆绫加绣花蝶扇,即为清宫旧藏。这柄竹扇面绣地轻薄,两面图案虽同而技法全异,正面刺绣针法繁复多变,以套针为基础,用施毛针、钉针、缠针、打籽等针法绣花卉,用滚针、钉金针法绣蝶须,生动自然。背面堆绫绣的技法同样繁复,按正面蝴蝶花卉图案剪出绫片,以笔墨渲染色彩,贴于相应的位置,压盖住刺绣的针脚,并以钉针固定。绫片微突起于纱面,颇具立体感,将蝶的动感、花的婀娜表现出来,具有非凡的艺术效果。

(卞文志)

最新资讯

猜你喜欢

“疫”不容辞 火焰蓝的特殊“11·9”

2021-11

驴肉店里的培训班号称“考研包过”?济南警方侦破作弊案

2021-11

多地喊话!这类人拒不回国将注销户口!

2021-11

内蒙古民警暴雪中徒步8小时 寻回走失牛群

2021-11

浙江天台500多名视障者“重见天日”:好日子在光明中开启

2021-11

四川多所高校学子用“青春力量”助力疫情防控

2021-11

成都理工:三次全员核酸均为阴性 “三万人吃喝没人管”

2021-11

无辣不欢的年轻人 开始吃纯清汤火锅了?

2021-11